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谈论员 孔雨童 绘画 徐进
近来,“民航经济舱座位被大面积确定”“加价选座”等论题引发广泛重视,中消协也在大众号发文为乘客发声。
据媒体报道,在当下一些航班上,值机时若不付费选座,免费可选的经济舱座位屈指可数,乃至有时带未成年子女出行也难以挑选相邻座位。这些状况在网络上很多网友的谈论中也得到印证,触及东航、南航、国航、海航等多家航司。
不知何时起,“选座生态”发生了改动。本来能够随意选的经济舱座位,被再次区别“隐形”等级,前三排、安全出口、靠过道、靠窗……等级不同,乃至电商平台上还发展出“付费代选座”事务。
触及座位,其间当然存在一些对“特别状况”的考量,如给残疾人、团队等特别乘客的留座,一些白金卡、金卡会员的优先权,飞机配载平衡等等。但除掉这些,剩余的经济舱可挑选空间依然应当是相对足够的。而不是,乘客在敞开值机第一时间选座,几十排的大飞机,“只要10个中心的座位能够选”。
回到买卖层面,顾客在购买机票时已经有“头等舱”“商务舱”“经济舱”的区别,经济舱一直以来遵从的也都是“先到先得”的分配规矩,在未提早且清晰奉告锁座缘由的前提下,大面积掠夺选座权力,“劫持”加钱,特别还催生出“给钱帮选座”的事务,这其间是否侵权,内部是否有猫腻、水分等等,理应给大众一个答案。
当下,航空商场竞争剧烈,航司存在运营压力,也竭尽各种方法添加营收。但增收也应当有方法、标准。“职业常规”非全能理由,所谓的“合理的商场行为”又是否真的合理?
“利益最大化”的逻辑不能无限乱用,天平的另一端,还有顾客的权力。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使用商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查找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