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学政
1965年5月,印度与巴基斯坦因克什米尔争端发生冲突,事态愈演愈烈。9月6日,印军主力从旁遮普鸿沟向巴基斯坦拉合尔区域大举进攻,巴军丢失惨重,状况非常危殆。我国与巴基斯坦情同手足,巴基斯坦驻华大使罗查三天两头找周恩来总理,反映印巴战役状况,递送阿尤布·汗总统的函件,再三要求我国出动戎行援助。周恩来总理招集有关部门屡次研讨,以为能够援助,但怎么援助是个问题。
其时,我国正在举行第二届全国运动会。9月12日,在贺龙元帅举行的各大军区及各省市自治区首要负责人座谈会上,当周恩来总理谈到印巴战役和巴总统再三要求我国出动戎行援助的问题时,毛泽东主席说:“要出动戎行就应寻觅与巴接界最近处出动戎行最好”。中央军委敏捷作出了《援巴举动计划》,除西藏、新疆外,成都军区和兰州军区有3个军进入了严峻的战役预备。乃堆拉山口是中印两国鸿沟的交通要冲,自1962年起印军便占据了这个山口。中央军委决议从乃堆拉山口反击,扫清侵犯我境的印军及其军事设施后,向南开展,经过阿莎姆邦与东巴基斯坦(1966年被印度占据,脱离巴基斯坦,改为孟加拉国)联手西进,迫使印度从西巴基斯坦撤军。
在乃堆拉山口执勤的岗兵。
陆军第11师作为先遣部队,先派距亚东最近的31团进入亚东,乘机迫临边境查明敌情。31团其时有包含我在内的陕西富平籍1959年入伍的兵士数百名,散布于团直及各营各连。该团在民工的合作下抢修通往乃堆拉山的公路,为主力部队进入战役作好预备。这次援巴举动规划大、时刻紧,是一次战略佯动,为牵制印军从巴基斯坦撤军,但各部队都要充沛做好打硬仗、打恶仗的预备。
西藏军区建立亚东前方指挥所,简称亚指,由余致泉副司令任指挥长,本日前往亚东开展作业。决议由副师长王保功、副政委杨占林率司、政、后部分干部及通讯分队、高炮营,于9月17日前抵达亚东,加强31团作业,一同宣告王凤春任31团团长。
9月15至17日,31团经过严峻的发动预备,分三批开往亚东,在仁庆岗、尕觉寺及马地域待命。9月16日,交际部向印度宣布“最后通牒”式的照会,严肃指出:我国政府要求印度政府在文到之日三天内撤除在鸿沟我国一侧和跨界的侵犯工事,而且当即中止中印鸿沟的悉数侵犯活动,送回被劫走的我国边民,偿还抢走的家畜,确保今后不再越界打扰。不然,由此发生的悉数严峻后果,必须由印度政府承当悉数职责。
一同印度方面看到,我各路大军打破以往不进入边境11公里的惯例,全线向中印边境迫临。9月19日夜,我军已操控了边境东段各首要山口,通往乃堆拉山口30多公里的山坡上摆满了抢修公路的民工和部队,重型火器从没有修好的路上向前开进。
此外,中苏联系决裂后,苏联一向援助印度反华,这回苏联看到我国真要动武,为确保本身利益不受危害,匆促从中斡旋。9月22日,印巴两边在苏联塔什干会议上接受了柯西金的主张,23日印巴停火。能够毫不夸大的说,没有我国大张旗鼓的援巴举动,侵入巴基斯坦大片疆土并乘胜前进的印度戎行是不可能停火的。现在回想起来无不感到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的用兵之妙。
印巴停火后,我军驻扎边境各首要山口的部队赶紧构筑各山口的作战工事,枕戈待旦与印军坚持。军区亚指吊销,建立11师亚指,由副师长王保功任指挥长,副政委杨占林任政委(后由副政委魏光中接任)。
在风雪边防线上同敌人隔界坚持,在红军师的历史上还属初次。这儿的国界大都是沿着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划定。鸿沟东段是从喜马拉雅山向南伸出的支脉,弯曲百余里,六七千米的山峰重峦叠嶂。从当年9月到来年4月,常常是山下下雨,山上飘雪,山口七、八级的劲风天天狂吹不止。红军团初到这儿,对环境气候都很不适应,亚指领导和31团党委对新环境下对敌奋斗做了充沛的研讨讨论,并周密安排。每一山口都派1名团干坐阵,山口分队调整为1个加强排,夜里睡觉兵器不离身,不脱衣服,一有状况当即出动。连主力装备在山口下便于机动的方位,并拟定各种状况下的战役计划,重复演练,确保部队不自动生事,不打榜首枪,不越界,不吃亏。遇事无大小一概事前请示,过后陈述,悉数举动都要遵守党和国家的政治交际奋斗。
1966年春天,印军在乃堆拉山口架起了播送对我进行反抗宣扬。其内容首要是美国之音,进犯我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领导人,宣扬资产阶级自在,金钱美女威逼,离间藏汉联系,为达赖集团鸣冤叫屈等老生常谈。咱们的对策是:一不相信,二要狠批。
1967年,国内“文化大革命”汹涌延伸,国外反华实力越发猖狂。印度经济尽管陷入困境,但其反华气势越来越猛。从5月开端,印军又占据了鸿沟一线的前沿阵地,乃堆拉山口前沿距我军最近的工事只需11米,两边近距离坚持,形势剑拔弩张。我亲眼看到印军常以小股军力挨近我哨位,冲着我军岗兵大喊大叫,无端指责我军成心寻衅滋事,乃至从工事里向我军打冷枪,制造事端。我军本着不自动生事的准则,只需未形成丢失就坚持警惕,静观事态,均未回击。
1967年9月16日,乃堆拉山口指挥所人员合影。后排左一六连副连长杨培、右二杨学良干事、右三作训股副股长严长启,右四译电员黄安福、中排左二顾问徐林合、右三副顾问长马学政、右四副团长武斌、左一安排干事孟凡杰。
7月29日,印军在卓拉山口突然袭击我军独立营3连巡查分队。3连同志使用地势粉碎了印军想抓我军人员的妄图,并将状况及时陈述亚指。31团加强机枪连、炮连由我率队,前往援助,拔除了印军越界铁丝网,操控了卓拉山口有利地势,改动被迫形势。8月中旬,我军在乃堆拉山口开端用钢筋混凝土加固一线阵地的首要工事,但蓄意在鸿沟寻衅捣乱的印军趁机加大侵犯寻衅活动,差不多每天都派兵来鸿沟打扰。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迫临我军哨位,无端诬蔑我军“越界”构筑工事,并肆无忌惮的越入我国境指手划脚,对我国边防人员的正告置之脑后,然后发生了屡次彼此推搡、踢腿踏脚、挥拳头、扔石头号肢体冲突。印军把我军不自动生事、不打榜首枪以为软弱可欺。9月7日,印军一中校率60余人迫临我军阵地,用刺刀和枪口对准我军岗兵,执勤的张代元班长心里理解,这是印军在逼他打榜首枪,绝不能受骗。他气势汹汹的端着枪不动,印军没办法只好用刺刀刺他的嘴和脸。张代元怒火中烧,用力挥动手中枪,拨开了敌人的刺刀。可是他的嘴和手都被刺破,鲜血直流。身旁的两名战友大喊一声,用刺刀刺伤两名印军的手臂,敌人未占到廉价,撤了回去。9月11日黎明,印军约200人,全副武装,戴着钢盔,抬着铁丝网,沿公路进至山口后分别向我军一、二号阵地迫临。此时4连主力还未抵达前沿,武斌副团长命6连1班去二号阵地,敏捷加强前沿军力。敌人把铁丝网剪开多处,分多路越入我国境并鸣枪要挟。1班赶到二号阵地后,敌人现已越入我境,1班奋力阻挠。印军一少校指挥3名兵士抬着一捆有刺铁丝碰击张代元,张代元急中生智飞起一脚踢倒了那个少校。张代元意识到,这家伙爬起来一定会开枪报复,当即指令全班占据阵地。果不其然,那个少校爬起来便向我军开了枪,后边的印军接着开了枪并向我军阵地冲过来。张代元喊了声“打”,全班强烈的火力阻击了印军进攻。副班长王俊喜左臂中弹,他忍痛以右臂夹着冲锋枪击毙了那个印军少校。此时4连主力赶到,一阵强烈射击,印军向后逃跑。我军一号阵地枪声也很剧烈,越入一号阵地的印军一部分抬着铁丝网向我境内推动,另一部分攻击我军执勤岗兵,与执勤岗兵扭打在一同。更有7、8个印度兵士妄图把我军1名新兵士推出国界,机2连连长李彦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跳出工事拔起一根铁丝网桩,大喊一声冲向敌群,一连打倒两个印军,救回了战友。恼羞成怒的印军向他开了枪,李连长倒在了血泊中。此时,印军全面向我军开战,并投了手榴弹,导致我军6名兵士挂彩。在深恶痛绝的状况下,武斌副团长命令回击,战友们把仇视会集在枪口上,狠狠地冲击敌人,用火箭筒、无座力炮敏捷炸毁了印军前沿20多处火力点。印军丢失惨重,丢下数十具尸身退了回去。印军一线火力点大部被我军炸毁,再安排反扑是很困难的,只得用炮兵向我军阵地不断射击。
战役开端后,团里调整布置,加强了一线分队力气。当天夜里,我又回来乃堆拉山口,帮忙副团长指挥。9月11日8点15分,我军炮兵开端向印军射击,两边展开了剧烈的炮战,阵地上的电话线不时被炸断,山口上的通讯班只剩下3个人。炮2连通讯员庄世文在电话不通时受命去炮阵地传送射击口令,半途小腹中弹,肠子流在体外,痛苦难忍,但他想到前哨的战友正遭敌人炮火限制,自己强忍痛苦,爬了30米,抵达我军炮阵地,完成了使命。我军火炮敏捷限制了敌人,而庄世文爬过的路却被鲜血染红。
印军在乃堆拉山口强行侵犯。
9月11日打了一天仗,还未竣工的山口指挥所上面只盖着一张伪装网。当天晚上才加盖了一层40乘40厘米的楞木和麻袋。第二天,敌人增加了炮火,不断从西北方向打来榴弹炮和重迫击炮,一枚160迫击炮弹在指挥所工事落下,炸飞三层麻袋,楞木简直被打断。其时,我正经过电话向亚指陈述状况,得用力把听筒压在耳朵上方能牵强听见。那天,印军至少有6个炮兵营参与了轰击。他们的射击办法首要是限制射击和损坏射击,每10—15分钟发射一次,打得比较准,炮弹多则几十发,少则十几发。我军除了步卒分队随伴火炮,只需一个榴弹炮营,采纳会集火力冲击首要目标的办法,例如敌榴弹炮、重迫击炮阵地对我军要挟太大,我即令炮营以消除射击的办法(200—300发/公顷分钟)射击,炸毁了敌人这一处炮阵地。102号阵地是乃堆拉印军的联合指挥所,我军也打了一次消除射击,大部分工事被炸毁,多处起火。第三天,印度经过交际途径要求停火。
这次战役,我团官兵发扬了英豪团勇敢战役、不怕献身的光荣传统,轻伤不叫苦,重伤不下前方。4连连长叶涛银右腿髌骨被打碎,但仍然坚守在电话旁协助指导员指挥。炮2连连长余俊荣,腰、腿两处挂彩,坚持指挥不下前方。副连长白恒兴、译电员黄安福腿部、腰部中了弹片,自己包扎后不陈述,持续坚持战役。二营通讯员杨宏旭,被敌人炮弹炸掉一条腿,血流如注。营长李清明匆促来帮他包扎,他说:“不要管我,快去指挥战役,消除敌人要紧”。炮2连副班长李典智因为高原反响加上重感冒在二线歇息,当传闻庄世文重伤爬了30米完成使命,他便背起3枚炮弹跟着送炮弹的分队回来炮阵地,参与战役,不幸中弹。献身后仍紧握炮架,坚持战役姿态。副政教李业夫,不断络绎在炮火剧烈的阵地之间宣扬战役中的好人好事,却不幸中弹献身。
咱们成功了,同志们高唱毛主席语录歌曲。
庄世文被送往后方医院,醒来后发现医护人员正在为他输氧,他说:“不要管我,快去救助重伤员!”医师说:“你便是重伤员,咱们正为你治伤,你要忍着点。”庄世文紧握着拳头,创伤处的肌肉都在抽动,头上冒着豆大汗珠,紧咬着牙时断时续的说:“痛苦我能忍,流血为公民,为了保边防……死了也甘愿”。抢救他的医护人员都惊呆了,庄世文自己堵进创伤的毛巾,断成几截的肠子,流入腹腔的粪便,夹杂着泥土、沙石和发黑的淤血块混在一同,散发着异味,他现已严峻感染了。这么重的伤还坚持完成了使命,那刚强意志和视死如归的英豪气概让一切在场的人无不动容。他一会昏倒,一会清醒,嘴里时断时续的说:“我不行了,不要管我,快去救治其他伤员”。庄世文的创伤尽管处理好了,但他并没有脱离危险,1967年9月17日因败血症壮烈献身。他的精力感动了一切医护人员,医院专门为他举行了追悼会,老院长慨叹地说:“从解放战役以来,我救治过许多伤员,很少见过这样刚强的兵士,咱们要学习他的革命精力!”
(作者:马学政,1935年出世,陕西富平人。1950年12月参与我国公民解放军,1953年2月结业于我国公民解放军榜首步卒校园,同年调入陆军第11师作业。1963年赴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65年结业后回11师31团任作训股长、副顾问长。1973年任31团顾问长,1976年因病内调陕西富平县人武部,1984年退休。)
(来历:《龙》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