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料吃瓜网

10年专注吃瓜

吃瓜质量有保 售后7×24小时服务

24小时咨询热线:4006666666
联系我们
tel24小时咨询热线: 4006666666

手机:13999999999

电话:010-8888999

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经济开发区高新产业园

您的位置:首页>>629吃瓜>>正文

629吃瓜

茶究竟是什么滋味?看古代文人墨客如此剖析

发布时间:2025-05-08 点此:1033次

唐朝曾经就有茶,却没有茶字。《说文解字》中也没有,与茶有关的字是“荼,苦荼也”,北宋徐铉等人说“此即今之茶字”。《尔雅》的解说与之不同:“荼,苦菜”“槚,苦荼”。清代学者郝懿行支撑《尔雅》之说,以为“《说文》荼苦,荼在草部,自是菜耳”。现在的不少著作,包含陈宗懋先生主编的《我国茶叶大辞典》,也只截取了郝懿行所著《尔雅义疏》中无关宏旨的一段:“诸书说茶处,其字仍作荼,至唐陆羽著《茶经》,始减一画作茶。”据《陆文学自传》计算,《茶经》著于公元760年后,但是天宝六年(747年)李白就写了《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应付之作竟然成为我国茶文化史上第一首茶诗,“谪仙人”可谓文运当头。不过我会下意识地去想,李白原本写的是“仙人掌荼”吗?幸亏尚有共性在,草也罢,木也罢,都归于植物;不管“苦菜”仍是“苦荼”,横竖一开始便是“苦”。
作者: 李之柔
吃茶去也 孙晓斌
对此,唐代诗僧栖蟾无意加以美化:“岚光熏鹤诏,茶味敌人参。苦向壶中去,他年许我寻。”把茶的苦味比作人参,亏他想得出。相比之下,他的诗友齐己就很真实了:“种菊心类似,尝茶味不同。”原本嘛,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茶的品种繁复,若要茶味儿都相同,那不是想入非非吗?宋代《和平御览》引《神农食经》曰:“茗,苦茶,味甘苦……利小便,少睡,去痰渴,消宿食。”清楚是甘苦并存的意思。陆羽引《宋录》:“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荼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荼茗?’”南朝宋孝武帝的儿子新安王刘子鸾、豫章王刘子尚兄弟到八公山访问高僧昙济,小王子驾到,昙济和尚设茶招待,刘子尚品味后,赞叹道:“这简直是甘露,为什么说荼茗呢?”弦外之音或许是,这么香甘的饮品,怎样会是苦荼啊!这真应了道明禅师那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茶,大约很简单引发幻觉,天天吃饭,罕见有自诩为美食家的人;一旦爱茶,会发现茶专(评)家随处可见。难怪有朋友篡改俗话恶作剧:“曩昔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现在七件加一件,昂首遍地茶专家。”尽信专家,不如信任自己的食欲和嘴巴。“茶”味儿怎么,盼望他人的嘴讲清,可能性不大。
即使说人们耳熟能详的“茶禅一味”,也是如此。常听人提及十七世纪日本和尚泽庵宗彭云:“茶意即禅意,舍禅意即无茶意。不知禅味,亦不知茶味。”提及十六世纪日本茶人山上宗二云:“茶道是从禅宗而来,一起以禅宗为依归。”却很少有人说起十一世纪苏东坡的诗句“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更没有人说起十二世纪宋朝理学家陈知柔的“聊试茶瓯一味禅”,甚至十三世纪林霁山的“林下烹茶味亦禅”、胡虚白的“茶枯一味禅”。每逢此刻,我便会想起《妙法莲华经》所云:“如来说法,一相一味。”虽然岁月悠悠,必将归于一味,假使我说,当下茶是茶味,禅是禅味,这不算离谱吧。
初次引“茶味”入诗的是唐代的孟东野,他在一首五言排律中写道:“夜思琴语切,昼情茶味新。”天气晴好,沏上一壶茶,在阳光下静观茶汤色彩青黄突变,又见茶叶卷舒沉浮,缕缕茶香伴着琴音飘飞聚散……眼前壶中“有”,顷刻化作“空”;进口肝胆热,转眼又杯凉。本来人在草木间,便是一个“茶”字。或苦或甘,或香或涩,终要放弃,并且未必都能否极泰来。笔者有《七律·茶》曰:“曾将一味品东西,即色即空观甚奇。甘苦自知情与共,青黄谁觉道相期。香迷聚散随深浅,梦境沉浮尽舍离。无住冷暖天数定,人生草木解津疑。”
来历:北京晚报
流程修改:TF023
告发/反应

相关推荐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24小时咨询热线:

4006666666

微信咨询
黑料在线网
返回顶部